超五成债基三季度遭遇净赎回,可转债基金逆势收益超20%
债券市场波动的三季度里,超2100只债基遭遇资金撤离,但可转债基金却绽放出耀眼收益。
公募基金2025年三季报近日披露完毕,数据显示,债券型基金在三季度遭遇逾5000亿份净赎回,成为净赎回数量最多的基金品种。
超过2100只债基出现净赎回,占比接近55%。这一数据折射出当前债券市场的调整与投资者情绪的转变。
然而,在一片惨淡的债基市场中,可转债基金却一枝独秀,多只产品在三季度实现了超过20%的收益率,与普通债基的负收益形成鲜明对比。
01 债基赎回潮
Wind数据统计,截至10月29日,近3900只债券基金披露了三季报,整体净赎回超过5000亿份。
债基总规模从二季度末的10.82万亿元下降到三季度末的10.58万亿元,出现小幅下降。
具体来看,292只基金净赎回在10亿份以上,其中一只信用债基净赎回接近150亿份,总规模从二季度末的228.98亿元下降到不足80亿元。
另一只债券基金净赎回超过100亿份,规模从近350亿元下降到不足160亿元。
02 可转债独秀
与普通债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可转债基金在三季度斩获了较高净值增长率。
在净值增长排名前7的债券基金中,可转债基金占据了5席。
融通可转债债券A、建信转债增强债券A、长盛可转债A、万家可转债债券A以及平安可转债A分别实现14.41%、13.20%、11.49%、11.31%和9.72%的净值增长。
华夏可转债增强基金、南方昌元可转债基金等品种的收益率更是超过了20%。
03 股债跷跷板效应
债市波动与可转债基金的出色表现背后,是明显的股债“跷跷板效应”。
融通可转债债券基金经理樊鑫表示,“今年三季度以来,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市场风险偏好显著提升,股债呈现明显的跷跷板效应”。
股票市场进入趋势性上涨行情,结构上科技板块涨幅大幅领先。可转债市场跟随正股上涨,但由于自身估值转股溢价率处于高位,波动性明显加大。
三季度中证转债指数上涨9.43%,涨幅超过上半年累计值。
04 债基赎回原因探析
泰信汇盈债券基金经理在三季报中分析了债市调整的三方面原因:
一是权益市场及商品市场赚钱效应较好、投资者风险偏好提升,部分资金从债市流出;
二是三季度宏观及贸易环境相对稳定,货币政策未进一步宽松,债市整体利好有限;
三是债券利率已在低位维持较长时间,固收类产品的绝对收益率吸引力明显下降。
鹏华基金基金经理叶朝明在三季报里指出,三季度债券市场在反内卷带来的通胀预期升温、风险偏好提升带来的负债端赎回预期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下,收益率整体出现明显上行。
05 可转债基金的投资策略
面对三季度的市场环境,不同可转债基金管理人采取了各有特色的投资操作。
融通可转债债券在季度前期,考虑到转债估值并不高,将组合的仓位和弹性均提升至较高水平,且结构上重点配置了AI、创新药等板块转债标的。
长盛可转债结合权益市场行情,动态优化了行业配置,并通过波段交易积极增厚收益,减持了部分高价、高溢价率转债。
万家可转债则采用“双低转债+量化择时策略”进行配置,同时辅以部分主动择券策略。
目前该基金转债仓位中枢维持在85%至90%。
06 债市未来展望
展望后市,基金经理们认为债市不会形成持续债熊。
招商基金认为,债券市场多空因素交织。
利多方面,在当前基本面下,央行操作偏呵护,社融或因基数+政府债净发行缩减而回落;利空因素方面,股市行情持续对债市造成压力。
易方达基金经理李昭函表示,伴随风险偏好的修复,长端利率的适度上行具有其内在的合理性,是对基本面预期变化的正常反应。
但鉴于当前经济增长的绝对水平依然偏弱,内生动能的修复仍需时日,利率尚不具备持续、大幅上行的坚实基础。
博时基金在四季度展望中表示,在负债端压力释放完后,债市将重归基本面驱动。
市场分析师指出,在供给放缓与退出加速的双向作用下,转债存量规模持续收缩。三季度末转债市场存量个券423只,合计余额5,892.29亿元,环比二季度末分别下降10.19%、8.84%。
债市的波动终将平息,但这场资金迁徙提醒投资者:资产的表现从来都是结构性的,即便在债市整体调整的三季度,依然有可转债这样的亮点闪耀市场。
风险与机会并存,才是金融市场永恒的主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