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六部门联手为A股引“活水”,中长期资金入市实施意见正式发布
北京金融街论坛年会传来重磅消息,一套旨在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组合拳正式亮相,资本市场“压舱石”即将扩容。
10月29日,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街发布”专场活动上,北京证监局一级巡视员吴智伟宣布,北京证监局联合市委金融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国资委、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北京金融监管局等六部门共同印发了《北京市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实施意见》。
这份重要文件是对今年1月中央金融办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在北京地区的具体落地措施。
《实施意见》从优化市场生态、发展权益类基金、优化养老金投资环境、鼓励银行理财信托资金参与等四个维度,提出了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若干举措。
01 政策背景
中长期资金是资本市场重要的专业投资力量,也是维护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 “压舱石” 与 “稳定器” 。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已成为提升市场稳定性、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今年1月,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相关部署,推动北京地区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北京六部门联合制定了该《实施意见》。
02 四大核心举措
优化市场生态,夯实资本市场发展基础。《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推动建立健全商业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的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推动树立长期业绩导向。
同时,通过提高在京上市公司质量,鼓励具备条件的上市公司回购增持,为中长期资金入市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支持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稳健发展。政策引导基金公司从规模导向向投资者回报导向转变,努力为投资者创造长期稳定收益,持续提高权益类基金规模和占比。
鼓励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丰富产品类型和投资策略,推动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提高权益类私募资管业务占比,适配居民差异化财富管理需求。
优化商业保险资金、养老金权益投资政策环境。提升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投资覆盖面和灵活度,支持具备条件的用人单位放开企业年金个人投资选择。
鼓励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人探索开展差异化投资,让更多的长期资金通过专业化运作进入资本市场。
鼓励银行理财和信托资金积极参与资本市场,通过优化激励考核机制,畅通入市渠道,提升权益投资规模。
这将进一步拓宽资本市场资金来源,优化资金结构。
03 政策落地成效初显
在《实施意见》发布之前,北京地区在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
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市场生态优化。北京证监局联合多部门推动在京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增持贷款45家次,累计获批额度193.3亿元。
285家北京上市公司实施现金分红6054亿元,中期分红覆盖面不断提升。
目前已有64家公司发布2025年中期分红方案或实施公告,近百家公司制定三年以上分红规划,辖区上市公司“优等生”形象凸显。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取得实效。在京公募基金已完成838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产品费率调降,销售费率改革也已正式落地,预计每年合计可为投资者节约100亿元的费用。
实际权益投资比例明显提升。截至2025年9月底,北京辖区基金公司管理权益类基金1090只,规模达1.94万亿元,权益类产品数量同比增长19.0%,规模增长25.56%。
在京公募基金已制定投资A股流通市值增长实施方案,积极落实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
养老金方面,辖区基金公司合计管理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基本养老金和职业年金达2.44万亿元,同比增长20.73%,“长钱长投”的正向循环进一步改进。
04 长周期考核机制稳步推进
各类中长期资金的考核周期正在逐渐拉长。目前,在京公募基金已基本建立了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制度。
北京市职业年金基金、企业年金已设置长期考核指标,在京国有商业保险公司正逐步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
长周期考核机制的建立,将有助于引导管理机构更加注重长期投资业绩,减少短期市场波动对投资决策的干扰,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05 政策合力与未来展望
《实施意见》在制定过程中,市委金融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国资委、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北京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和北京证监局紧密协同配合,共同推进各项政策举措。
吴智伟表示,下一步,在市委金融办的统筹协调下,北京证监局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强政策协同和信息共享,强化工作合力,确保《实施意见》各项举措落实落地。
随着更多中长期资金持续流入市场,北京资本市场的“压舱石”将更加稳固。
长周期考核机制逐渐取代短期收益导向,公募基金从规模导向转向投资者回报导向,中国资本市场正经历一场从量到质的深刻变革。
未来,在政策合力的推动下,北京资本市场有望形成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市场生态,为建设更加成熟的资本市场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