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儿科医生上岗后表现出色,在诊断准确率、提供诊疗建议等方面有良好表现,并且有助于扩容诊疗资源,缓解儿科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和分布不均的问题。具体如下:AI儿科医生上岗后的表现: 诊断准确率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福棠·百川”儿科大模型生成的AI儿科医生,在测试阶段,与该院12名主治医师及住院医师分别诊断60个门诊病历,结果显示AI儿科医生准确率为82%,高于真人医生的78%。 诊疗建议专业可靠:在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会诊中心的疑难病多学科会诊中,AI儿科医生针对10名患儿给出的治疗方案与专家组意见高度吻合,还能根据单项指标给出针对性建议。其核心构架整合了300名以上权威儿科专家临床经验,还吸纳了4万多份指南和专家共识等,确保了诊断的专业性。 能提供在线咨询服务: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重儿·小乙”儿科AI家庭医生,可为患儿家庭提供病情分析、报告解读等在线AI服务。家长输入相关问题后,能得到如婴幼儿皮肤护理等具体建议,且上线以来已完成3.2万轮次咨询,经50多位临床专家评估,95%的答复较为严谨、完善。对诊疗资源扩容的作用: 增加基层医疗资源供给:基层版AI儿科医生设有诊疗、转诊、培训和科普模块,会为基层医生提供标准化诊疗流程指导,包括提醒问诊关键信息、推荐检查项目、给出诊断和治疗方案等,帮助基层医生提升诊疗水平,助力儿科医疗体系的分级诊疗建设,让基层患儿能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 缓解儿科医生人手不足问题:AI儿科医生可作为助手,应对各地三级医疗机构或儿童专科医院人手不足的情况。例如许多县级医院儿科医生短缺,门急诊难以全开,有了AI儿科医生,可实现一个医生上班配备多个大模型助手,提高工作效率,使儿科门急诊能够正常运转。 提供全链条服务:北京儿童医院计划推出“家庭型”“社区型”“专家型”等多种类型的AI儿科医生,从家庭健康保健提醒,到社区常见疾病诊断治疗,再到医疗机构疑难病症诊疗,形成全链条服务体系,让患儿在不同场景都能获得相应医疗帮助,扩大了诊疗资源的覆盖范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