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黑龙江等河流即将进入凌汛期,国家防总部署防控
北方江河即将进入封冻季节,应急管理部紧急通知,拉尼娜与全球变暖交织下的这个冬季,防凌形势复杂严峻。
随着气温逐渐下降,我国北方河流即将进入2025-2026年度凌汛期。国家防总办公室已于11月4日向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宁夏、陕西省(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和黄河、松花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发出通知,要求落实落细应对措施,确保江河防凌安全。
根据预测,今年冬季在拉尼娜与全球变暖交织的复杂气候背景下,冷空气活动频繁,冷暖急转等极端天气发生概率上升,加之凌汛突发性强、预测难、防守难,防凌形势复杂严峻。
01 凌汛形势:冷暖急转与复杂气候交织
国家防总办公室发布的通知明确指出,今年冬季我国北方河流防凌形势复杂严峻。
拉尼娜现象与全球变暖共同影响,导致冷空气活动频繁,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增多。
这种复杂气候条件极易引发“冷暖急转”态势,使凌情发展更加复杂化,增加了防凌工作的不确定性。
凌汛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强、预测难、防守难的特点。
其发展过程受到气温、水流、河道形态等多种因素影响,变化迅速,防御难度大。
02 凌汛时间表:北方河流陆续进入封冻期
根据黑龙江海事局10月30日发布的信息,黑龙江省内主要江河已陆续进入流凌期。
流凌是江河由明水期向冰封期过渡的特殊阶段,因气温骤降导致水体快速凝结,形成大小不一的冰凌伴水流动,俗称“跑冰排”。
具体时间安排显示,黑龙江中游黑河至萝北段于11月3日至6日开始流冰,同江至抚远段预计为11月11日至13日。
嫩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干流也将在11月中下旬陆续开始流冰。
预计到11月26日,黑龙江省内全部干流将彻底封冻。
03 国家防总:全方位部署防凌措施
国家防总办公室的通知强调,要时刻绷紧防凌安全这根弦,坚持预防预备和应急处突相结合,统筹做好防凌抢险救灾工作。
通知要求,各地要夯实防凌责任,持续完善防凌工作责任体系,细化相关部门单位的防凌任务,确保全覆盖、无死角。
各级责任人需及时上岗到位,切实履职尽责。
在准备工作方面,要修订完善重要河流年度防凌预案,组织培训演练,突出实用性和操作性。
同时,开展重点部位隐患排查,提前预置力量、物料和物资装备,把握险情处置主动权。
04 监测与工程:防凌工作的双重保障
强化会商研判和监测预警是防凌工作的重要环节。
各级防指需及时组织气象、水利、应急管理等部门联合会商,精准掌握凌情发展,针对性安排部署,及时启动应急响应。
在工程措施方面,通知强调要做好骨干水库调度,抓紧恢复水毁工程防洪能力,加强应急分洪区进、退洪设施维护管理。
同时,加强河道安全管理和工程巡查防守,协同高效落实各项应急处置措施。
黄委水文局自11月1日起已开始每日滚动发布黄河气温预报,各部门密切监视天气及水情、凌情发展动态,保障信息传递及时准确。
05 安全提醒:流凌期需警惕多重风险
黑龙江海事局副局长荆浩博在10月3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流凌期对水上交通安全构成多重威胁。
一方面,冰凌冲击易导致船舶受损,潜浮状态的大型冰块冲击力强,可能造成船体破损、舵机失灵,甚至引发船舶沉没险情。
另一方面,流凌影响船舶操纵性能,冰凌附着船体导致吃水增加、航行阻力增大,船舶转向避让难度显著提升。
海事部门提醒,各有船单位和个体船主要提早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水上交通安全主体责任。
广大群众应远离危险区域,切勿在流凌期的江面行走、垂钓或作业。
随着冷空气活动频繁,黑龙江干流黑河至萝北段已于11月3日至6日开始流冰,其他河段也将陆续进入封冻过程。
江河防凌无小事,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北方各地正严阵以待,紧盯凌情发展,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