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势力销冠晋升国家队?零跑回应了
针对一汽集团将收购零跑汽车并成为第一大股东的传闻,零跑汽车官方已明确回应:消息不实。
“一汽集团计划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收购零跑汽车股权,并最终成为其第一大股东。”11月初,这则消息在汽车行业掀起波澜,传闻甚至称方案已获批准,将于11月17日官宣。
若消息属实,这将是中国汽车产业格局重构的重大信号,标志着央企“国家队”与造车新势力在资本层面的首个深度绑定。
01 传闻溯源:从技术合作到资本联姻
传闻并非完全空穴来风。一汽与零跑的合作渊源可追溯至2019年,当时双方启动了三电系统联合研发可行性研究。
合作在今年3月迎来重大升级,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明确将在新能源乘用车联合开发和零部件领域展开合作,并探讨深化资本合作的可行性。
合作迅速落地。不到一个月后,零跑中标了一汽红旗G117的整车开发项目,计划于2026年下半年通过一汽的海外渠道上市。
今年上半年,零跑财报中计入了11亿元的非汽车销售业务,其中2亿元来自一汽的研发投入。
02 零跑现状:新势力销冠的强势崛起
零跑汽车近年表现亮眼,已成为连续8个月的新势力销冠。
今年10月,零跑销量创纪录地冲到了70,289台,同比大增超84%。
在财务方面,零跑也交出了漂亮成绩单:上半年首次实现半年度扭亏为盈,净利润为0.3亿元,成为新势力中第二家实现半年度盈利的车企。
公司上半年综合毛利率为14.1%,创历史新高。现金储备充足,截至上半年末,在手资金达295.8亿元。
03 合作模式:技术授权成新盈利增长点
与一汽的合作中,零跑开辟了新的商业模式——技术授权与研发服务。
这种“技术输出”模式正成为零跑新的盈利增长点。除了来自一汽的2亿元研发收入,零跑还与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Stellantis达成了战略合作。
零跑汽车副总裁李腾飞曾强调,零跑的长期战略是先做好自己,不会复制类似于小鹏、华为的合作模式。
04 行业背景:传统车企与新势力的双向奔赴
一汽与零跑的牵手传闻,折射出中国汽车产业在新能源转型中的深层变革。
传统车企巨头有资源、有渠道,但在新能源技术和市场锐气上需要“补课”;新势力有技术、有灵活性,但缺乏品牌背书和深度资源。
一汽集团在新能源领域的存在感确实较低。2025年前三季度,其自主新能源车销量占比不足6%,奔腾品牌新能源车销量同比暴跌65%。
这种互补性需求,正是推动传统车企与新势力联姻的内在动力。类似合作早有先例——大众集团曾投资小鹏汽车,Stellantis已入股零跑并成为其最大单一股东。
05 股权现状:朱江明为实际控制人
根据零跑2025年中期财报,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江明和联合创始人傅利泉及其关联方,共同持有公司约23.41%的股权,构成单一最大股东集团。
Stellantis集团持股约21.27%,是零跑的最大单一股东。其他外部股东包括红杉资本旗下基金及浙江本地国资等。
若一汽要成为零跑第一大股东,至少需拿下23.5%以上的股权。以零跑当前股价估算,收购成本约174亿元人民币。
06 回应对比:双方态度颇有意味
针对8月份的入股传闻,零跑汽车表示“不予置评”,一汽集团则表示“尚不知情”。
这种暧昧的回应态度,与当前零跑直接否认形成对比。
零跑官方和创始人朱江明本人此次向多家媒体一致回应,收购传闻为“不实消息”。
07 未来展望:技术合作将持续深化
尽管股权合作传闻被否认,但双方的技术合作仍在持续推进。
红旗品牌与零跑合作的首款车型已在开发中,计划明年下半年通过一汽渠道出海。
这种技术层面的协作模式,可能为国企改革与民企创新提供更具操作性的融合样本。
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在重构。零跑凭借全域自研的技术底蕴和灵活的市场策略,连续多月稳坐新势力销冠;而一汽等“国家队”代表,则在加速新能源转型。
双方的合作模式——技术授权、联合开发、平台共享——可能比简单的股权收购更具前瞻性。
无论资本联姻是否成真,中国汽车产业已步入一个优势互补、生态合作的新阶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