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部署科技创新:以高水平自立自强引领新质生产力
科技现代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支撑,科技创新被定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科技创新放在了引领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
《建议》突出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任务进行专章部署。
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在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上的阐述,明确了科技创新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的战略定位,为“十五五”时期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
01 战略定位:科技现代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则进一步提出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国内国际发展大势、准确把握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阴和俊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
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科技创新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联系,凸显了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从国际视野看,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风高浪急”,大国博弈、科技竞争、产业链重组等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
只有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嵌入产业发展肌理,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牢牢掌握主动权。
02 坚实基础:十四五科技实力跃上新台阶
“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实力跃上新台阶,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为“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据显示,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
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排名世界第一。
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速融合,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2%。
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回溯“十四五”,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药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光伏风电装机量等多项指标领跑世界。
以商业航天、国产大飞机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欣欣向荣,未来产业呈现关键技术多点突破态势。
03 核心部署:四位一体的科技创新路径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建议》从四个方面对科技创新作出了系统部署,共同构成“源头供给—成果转化—生态构建—载体赋能”的完整创新链条。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
突出国家战略需求,部署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
加强基础研究战略性、前瞻性、体系化布局,加大长期稳定支持。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统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增强体系化攻关能力。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更多国家科技攻关任务。
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
建立健全一体推进的协调机制,强化规划衔接、政策协同、资源统筹、评价联动。
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协同育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人才评价、收入分配改革。
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建设开放共享安全的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
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
04 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
阴和俊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这一论断明确了科技创新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联系。
新质生产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十五五”时期,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部署推进重大科技创新任务,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着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05 因地制宜:区域科技创新的贵州实践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全国各地引起热烈反响,各地正结合自身实际,将全会部署转化为推动科技创新的具体实践。
以贵州为例,贵州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杨引明表示,将聚焦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强化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
一是促进创新资源向发展新质生产力聚集,围绕重点产业和前沿领域,加强科技创新多元化投入。
二是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优化重构科技攻关组织体系。
三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政策、科技资源平台、重大科技任务、区域创新统筹机制。
贵州大学党委书记杨未表示,贵州大学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
深刻理解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重大意义,加强与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对标。
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成果转化与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武晓说,作为先进材料研究和转化的一线科技工作者,将与团队一道脚踏实地,把全会部署转化为具体行动。
努力打破壁垒、打通链条,开展有组织的研发和成果转化。
“十五五”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从2025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只剩两个五年。时间紧迫、任务繁重。
全国各地正如贵州一样,将全会精神转化为具体行动,因地制宜探索适合本地的科技创新路径。
科技创新不仅是实验室里的突破,更是重塑生产力形态、催生和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
它正绘制着中国经济的崭新图景,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