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产业转型升级的原则重点
面对全球产业链格局的重塑与国内资源环境约束的收紧,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这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科学指引。
当前,置身两个大局交织激荡的复杂环境,面对国内经济运行的诸多挑战,必须深刻认识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正是我们主动适应和引领发展大势、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的关键举措。
01 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
从国际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抬头,正深刻重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
发达国家推进再工业化、吸引高端制造业回流,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利用比较优势吸引中低端制造业向其转移,对我国形成前堵后追的挤压,我国产业发展与安全面临较大压力。
从国内看,传统依靠资源要素投入和低成本劳动力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
同时,部分行业关键核心技术还受制于人,不少产品仍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
当前,我国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是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02 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内涵
产业转型升级是为适应宏观环境、技术趋势与市场变化所作的系统性调整,既包括产业内部升级,也涵盖产业间结构优化。
其关键是推动产业发展实现质的跃升,核心是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本质是通过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和质量变革,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因此,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必须在现有产业基础上,依托技术创新、管理优化、结构调整、制度创新与产业链整合,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要摆脱对资源消耗与低成本劳动力的依赖,转向技术创新、数字赋能、绿色低碳和品牌塑造的内涵式发展,不断增强了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影响力。
03 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路径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一方面,要突出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的引领作用,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制造等前沿领域,积极开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另一方面,扎实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数字技术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
建设完善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持续提高智能化水平。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把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深入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壮大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优数字经济。
加快推动产业体系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
这是提升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要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深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
推动绿色技术与工业全链条深度融合,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和发展模式。
促进产业链条融合化发展,提升产业协同效率和系统效能。
04 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优势
各地资源禀赋、基础条件等不同,抓产业转型升级要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规律,突出自身特色。
要摸清“家底”,找准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产业,形成独特的产业竞争力。
只有每个地区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才能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提高整个产业体系的竞争力和稳定性。
坚持深度融合,打破产业界限
关键在于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更好融合,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要求,也是孕育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进而塑造未来发展优势的具体路径。
在实践中,深度融合不仅要求打破传统产业界限,更要求构建开放协同的产业生态。
这既体现为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渗透交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紧密结合,也贯穿于一二三产业的跨界融合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整合之中。
坚持统筹兼顾,优化产业布局
这些年来,传统产业加快“焕新”、新兴产业加速“领跑”、未来产业加力“生根”,协同共进的场面在各地上演。
只有紧盯市场需求与科技发展趋势,统筹好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实体经济根基才会更加稳固。
坚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领域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核心在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而这必须以专业化、高端化的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
作为“产业黏合剂”,生产性服务业通过研发设计、数字技术、供应链管理、品牌服务等全链条赋能,深刻嵌入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推动产业体系提质增效。
要抓住生产性服务业这一关键领域,完善发展机制,强化要素支撑,以其高质量发展为支点,更好推动产业体系向现代化全面升级。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浪潮中,浙江、广东、江苏等制造业大省已率先行动起来,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产业黏合剂”,通过研发设计、数字技术、供应链管理等全链条赋能,深刻嵌入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产业转型升级不是简单地淘汰传统产业,而是通过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改造,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新枝结硕果”,共同构筑中国经济的坚实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