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向好!第三季度中国企业信用指数为161.66
市场监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企业信用水平虽季度间略有波动,但总体仍处于较高水平,并延续了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
中国企业信用水平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展现出强劲韧性。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11月4日发布的最新数据,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企业信用指数为161.66,较第二季度仅下降0.63点,高于第一季度0.85点,整体保持总体稳定、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其中,9月份中国企业信用指数为162.29,虽然较8月下降0.31点,但同期新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企业数量减少,信用风险高和较高企业占比有所下降,这表明在外部压力加大和内部困难较多的复杂局面下,中国企业在信用方面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
01 总体稳定:信用指数高位企稳
三季度中国企业信用指数为161.66,延续了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
从季度比较来看,中国企业信用水平虽季度间略有波动,但总体仍处于较高水平。
这种微波动中的稳定性,体现了中国企业在面对复杂经济环境时的强大韧性和适应能力。
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企业信用指数为162.29,虽然较8月下降0.31点,但同步出现的积极信号——新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企业数量减少,信用风险高和较高企业占比下降,进一步印证了企业信用基本面的稳固。
02 区域表现:安徽蝉联榜首,广东进步显著
从区域分布来看,第三季度信用指数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别为安徽、北京、重庆、天津、陕西。
与第二季度相比,多数区域信用指数小幅波动回调,保持了整体平稳的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9月份信用指数排名前五的省份出现了微妙变化,依次为安徽、重庆、陕西、北京、浙江。
其中,广东指数环比增幅尤为显著,排名大幅上升,成为区域信用建设中的一大亮点。
从全国范围看,多数区域信用指数呈窄幅波动,整体表现平稳,反映出各地区企业信用建设的均衡发展。
03 行业分析:多领域信用水平持续向好
行业信用表现同样可圈可点。第三季度信用指数排名前五的行业分别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与第二季度相比,农、林、牧、渔业和采矿业信用指数上升明显,显示这些传统行业在信用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三季度以来,大多数行业信用指数呈持续上升态势,反映出各行业企业信用水平的普遍提升。
而9月份的行业排名则出现了新变化,信用指数排名前五的行业分别为金融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教育,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制造业。
制造业在两个榜单中均名列前茅,体现出这一行业在信用建设方面的持续稳健表现。
04 韧性凸显:压力下的信用稳定性
在外部压力加大和内部困难较多的复杂局面下,中国企业信用水平仍表现出较强韧性与稳定性。
这一结论不仅来源于信用指数本身的高位企稳,更有一系列支撑性数据作为依据:新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企业数量减少,信用风险高、较高企业占比有所下降。
这些指标从不同侧面印证了中国企业信用状况的基本盘依然稳固。
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面临诸多挑战,企业信用能够保持这样的稳定态势,既体现了中国企业适应能力的提升,也反映了中国市场监管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安徽、北京、重庆在区域信用指数榜单上名列前茅,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则领跑行业信用榜单,这些地区与行业正成为中国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领跑者。
数据的背后,是更多行业信用水平的普遍提升。三季度以来,大多数行业信用指数呈持续上升态势,尤其是农、林、牧、渔业和采矿业的信用指数上升明显。
中国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稳步推进,正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