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市格局解析:年内平稳运行,中期内强外弱、近强远弱
国内电解铝利润空间已扩大至5100元/吨左右,行业毛利提升至25%的高位。
近期,铝市场呈现出一系列复杂而又鲜明的特征。在高利润驱动下,国内电解铝供应维持高位,而海外由于冰岛铝厂事故等因素导致供应紧张预期升温。
同时,氧化铝价格持续下跌使电解铝成本进一步下移,行业利润向电解环节集中。在供需基本面与宏观因素交织影响下,铝市正显现出“内强外弱、近强远弱”的鲜明格局。
01 市场回顾:供应扰动与成本下移共推铝价
2025年10月,铝市场在内外宏观因素扰动下,跟随有色板块整体走强。
下游消费增速因终端订单减少及高价抑制而放缓,库存呈现交替去库与小幅累库态势。
10月21日,世纪铝业旗下冰岛电解铝厂发生电气事故导致大幅减产,加上澳洲等地的供给波动,共同推升了海外供应紧张的预期。
这一意外事件,叠加欧美宏观氛围改善,推动了全球铝价短期走强。
与此同时,国内氧化铝价格持续下跌,进口窗口开启,在行业利润分化的背景下,电解铝成本进一步下移,单吨盈利区间扩大至5100元左右,毛利率提升至25%的高位。
成本下降与价格走强共同推动了国内电解铝企业盈利水平的显著提升。
02 供需分析:供给高位与需求分化的博弈
供给面:高位运行与结构性扰动
在高利润驱动下,国内电解铝产能维持高位,但短期增量有限。
冰岛事故导致的减产形成了短期扰动,但从中期(2025Q4-2026Q3)来看,印尼及其他海外投产、复产边际增量将逐步释放,全球产能瓶颈有望缓解。
氧化铝供应端偏宽松,电解铝厂累库推动国内库存持续累积,使得原料采购迫切性明显下降。
这一态势对市场形成压制,进而限制了氧化铝价格上涨空间。
需求面:板块分化与高价压制
需求端呈现明显分化格局:
建筑结构(占26%)虽处传统旺季但需求偏稳,“稳增长”与“十五五”政策为市场护航。
汽车领域(占22%)表现亮眼,9月汽车产量达161.7万辆,环比增长16.25%。
电子电力(占17%)方面,电力工程投资累计同比仅增4.27%,已连续三个月增速下滑。
光伏产业(占5%)用铝需求维稳,出口订单向好抵消了国内新增装机下降的影响。
出口市场(占11%)整体持稳,9月中国出口铝材46.82万吨,同比下降11.17%,环比下降2.22%。
总体来看,高价对下游补库及消费形成了一定压制,终端各板块表现分化,总体需求维持平稳,增长动能仍待观察。
03 市场展望:年内平稳与中期分化
短期趋势:震荡偏强但上行受限
短期来看,国内电解铝价格区间预计为[20500,22000]元/吨,呈现震荡偏强态势。
海外宏观环境及中美谈判持续扰动市场情绪,国内“十五五”政策落地效果及其对行业的利好效应仍待观察。
技术面上,铝价突破前期震荡区间上沿,成功站上21000元/吨整数关口,上行趋势明确。
均线系统形成多头排列,成交量同步放大,量价配合良好,但KDJ指标进入超买区间,短期可能存在小幅回调压力。
中期格局:内强外弱与近强远弱
中期来看,国内产量将维持高位,海外边际产能有望逐步释放,市场将呈现“内强外弱、近强远弱”格局。
电解铝价格预计区间为[19500,24000]元/吨,需重点关注国内外宏观情绪波动及地缘政治风险。
中金公司研究也支持这一判断,预计铝价远期曲线“近强远弱”格局可能持续,但中期价格下行风险不容忽视。
04 投资逻辑:产能天花板与价值重估
电解铝板块的核心投资逻辑在于其独特的“供给天花板” 锁定了长期供需紧平衡格局,从而支撑高盈利的可持续性。
国内电解铝运行产能已接近4500万吨的天花板,2025年起供应约束真正显现。
海外产能因基建和能源配套限制,释放进度可能不及预期。
在供需趋紧的格局下,铝价中枢有望稳步上行,行业吨铝盈利有望长期维持在4000-5000元的高位区间。
同时,行业ROE稳定性提升,满足了红利资产的必要条件。
随着更多企业提高分红比例,板块整体估值有望重塑。
技术图表上,铝价已突破21000元/吨整数关口,5日、10日、20日均线形成多头排列,MACD指标维持金叉状态且红柱持续扩张。
这些技术信号印证了上涨动能充足,但KDJ指标进入超买区间,提示短期可能面临小幅回调。
随着新能源车、光伏等新兴领域用铝需求持续增长,以及建筑等传统领域需求的平稳过渡,铝市长期结构性演变正在悄然发生。
未来,产能天花板与需求新增长点的博弈,将共同书写铝市场新的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