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四千点关口博弈,基金经理激辩科技股估值
指数冲上4000点之际,有人坐享科技股暴涨红利,有人踏空行情焦虑不安,市场从未如此分化。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当上证指数时隔十年首次突破4000点关口,这句古诗恰如其分地描绘了当前基金经理们的众生相。
在这场4000点关口的博弈中,基金经理们对科技股估值出现了罕见的分歧:业绩翻倍者坚定看好,错失行情者焦虑不安,冷静观望者泰然自若。
基金三季报的极端数据佐证了这种分裂——超四成规模50亿以上的主动权益基金在三季度市场上涨时反而下调股票仓位。
01 关键节点:市场分歧加剧
10月28日,上证指数突破4000点,A股迎来“扬眉吐气”的时刻。
然而,指数节节攀升的背后,市场热情并未全面点燃。亢奋情绪转瞬即逝,成交额在2万亿元上下徘徊,高位板块出现较大幅度调整。
市场呈现出“指数新高与结构调整并存”的分化格局。
场内玩家已经嗅到火药味。三季度末,主动偏股型基金总份额环比减少1634亿份,单季度净赎回份额高达2162亿份,较上一季度扩大1099亿份。
资金在基金净值大幅上涨之际反而选择赎回,这折射出投资者对后市的复杂心态。
上海一位管理着净值创新高基金的基金经理坦言:“现在市场可能会迎来牛市的中场休息时间。我并非看空,只是对短期快速上涨积累的风险感到不安。”
华南一家公募基金的投研负责人则从市场逻辑层面提出思考:“当前市场一定程度上高估了短期需求增长的强度与持续性,同时对供给端长期调整的节奏关注不足。”
02 科技赛道:估值激辩正酣
在科技这一热门赛道上,基金经理的看法和投资策略大相径庭。
景顺长城基金经理杨锐文强调,科技产业的发展遵循着螺旋式上升的内在规律,常经历从概念导入、技术成熟到商业化应用的周期性波动。
过程中的曲折与调整是常态。
数据印证了机构在科技股上的巨大分歧。主动权益基金经理三季度大幅加仓半导体、消费电子和通信设备等领域。
电子行业成为历史上首个主动权益基金持仓超过25%的申万一级行业。
主动权益基金在TMT方向的仓位接近40%,创下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不少基金经理直接表达了对科技板块估值与风险的担忧。
他们认为过高的估值可能会透支科技股未来的增长空间,一旦市场情绪发生变化,科技板块可能面临较大调整压力。
03 业绩分化:冰火两重天
在上证指数4000点的当下,基金经理的业绩表现呈现鲜明分化。
一边是40余只基金近一年业绩翻倍,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另一边则是200余只基金近一年业绩仍处于亏损状态。
在科技股爆发的时期,重仓科技行业的基金经理自然坐享科技红利,业绩蒸蒸日上;而那些未能及时布局热门行业的基金经理,则面临市场的质疑。
投资策略的差异无疑是重要因素之一。
偏好成长投资、积极布局新兴产业的基金经理斩获不错业绩,一些坚守价值投资理念、深耕传统行业的基金经理则跑输市场。
04 估值之争:科技股贵不贵?
对科技股估值的辩论,在AI板块表现得尤为激烈。
今年业绩翻倍的中欧基金基金经理冯炉丹指出,经过前期较大幅度的上涨,AI板块整体估值已不再处于低位区间。
“部分热门概念股的估值甚至包含了对未来多年高速成长的乐观预期。”
冯炉丹表示,高估值意味着对业绩兑现的要求更为苛刻,也更容易受到市场情绪、流动性及宏观因素变化的冲击,板块波动性会显著加大。
最为极致的分歧体现在是否要参与人工智能投资上。
鹏华基金基金经理陈金伟坦言,因未持有科技股,其产品在本阶段大幅落后。
但他认为这更多是底层价值观的分歧,“我们很难跟踪到或者把握到这个股价向下的拐点,我们的代价就是基本上会踏空所有泡沫的机会”。
银华基金基金经理焦巍则直接表达了坚守其“不参与”的立场。
他在季报中强调,越是牛市思维盛行,越需要避免被叙事裹挟,“一个良好的牛市也不可能脱离估值的引力,把树长到天上去”。
05 国际视野:中国科技资产的价值重估
在国际投资者眼中,中国科技股正展现出独特的吸引力。
渣打集团行政总裁温拓思近期在上海表示,国际投资者日益认可中国科技创新的全球竞争力与投资价值。
“现在我们看到国际投资者意识到中国所开发的一些技术确实是出类拔萃的,而且具有全球竞争力。”
温拓思指出,在人工智能、电动汽车供应链及清洁技术等新兴技术领域,国际投资者某种程度上“觉醒”了,意识到中国市场发展使得中国的一些股票可以提供同类最佳的资产回报。
中信证券的研报也认为,AI带来的价值重估过程仍未结束。
随着大模型能力持续提升,成本不断降低,AI应用有望走向繁荣。
06 后市展望:震荡与机遇并存
对后市走势,基金经理的预测众说纷纭,充满了不确定性。
博时基金预计,接下来微观流动性仍然将延续充裕的状态,但需注意两融等高风险偏好资金的变化,可能加剧市场波动。
自今年6月23日行情启动以来,A股整体已积累较大涨幅,预计市场下一阶段将以时间换空间,放缓斜率并进一步震荡整固。
汇安基金吴尚伟预计,四季度市场表现为震荡和再平衡。
随着相当比例的行业估值基本合理,4000点或成阶段性顶部,为来年市场保留上涨空间。
金信基金则乐观认为,科技板块成为牵引市场上行的核心引擎。
不妨沿着“自主可控+产业趋势”主线布局——半导体设备与材料、AI算力与应用、高端制造中的工业母机、新能源领域的储能、锂电等方向。
在机构激辩科技股估值之际,市场悄然出现一个有趣现象:部分高位板块遭遇较大幅度调整,底部板块则有所回升。
游戏、创新药等行业出现调整,煤炭、银行、白酒等却逆势回暖。
市场总是在狂热中播种风险的种子,在恐慌中孕育希望的幼苗。当下科技股的高估值能否被业绩兑现消化,抑或将在4000点的震荡中迎来分化,唯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