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财报后下跌?大摩:公司增长在加速啊,市场搞错了重点!
市场纠结于Azure增长那1个百分点的小遗憾,却忽视了商业订单暴增111%的压倒性证据。
微软在10月29日交出了一份表面亮眼的2026财年第一季度成绩单:营收777亿美元,增长18%,每股收益3.72美元,全面超越华尔街预期。
然而资本市场却以冷漠回应,财报发布后盘后股价下跌3.7%,市值短暂蒸发超2000亿美元。
这场业绩超预期却遭市场冷遇的反常现象,折射了全球科技行业转型期的深层矛盾。
01 财报表面:数据背后的市场疑虑
微软本季度营收777亿美元,同比增长18%,超出市场预期的756亿美元。
每股收益3.72美元,也高于华尔街预估的3.68美元。
表面看来,这是一份全面超预期的成绩单,但市场却关注到三个令人担忧的信号。
Azure云业务39%的增长率虽然高于公司指引的37%,但却比部分投资者期待的40%低了一个百分点。
每股收益仅比预期高出0.04美元,背后还隐藏着微软对OpenAI投资带来的41亿美元负面影响。
更令市场不安的是,资本支出猛增至349亿美元,同比增长74%,远超预期。
02 大摩视角:被误读的增长故事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在10月30日发布的研报中直言不讳地指出,市场完全搞错了重点。
投资者纠结于Azure增长与市场预期那1个百分点的微小差距,却忽略了一系列表明公司增长正在“加速”的压倒性证据。
微软CFO Amy Hood明确表示,公司目前仍处于 “供不应求”的状态,需求增长甚至超过了产能建设的速度。
若剔除对OpenAI股权投资损失的41亿美元影响,微软的EPS将高达4.13美元,同比增长21%,远超市场预期。
03 加速证据:商业订单暴增111%
大摩报告分析了微软增长的多个确凿证据,尤其是前瞻性指标表现异常亮眼。
商业订单同比增长高达111%,这是由OpenAI的大额合同以及多笔价值超过1亿美元的Azure大单驱动的。
作为衡量未来商业收入的关键指标,当前剩余履约义务同比增速从上季度的22%猛增至35%,余额达到1570亿美元。
总剩余履约义务也同比增长51%,达到约4000亿美元。
管理层在财报中证实:“订单、剩余履约义务和产品使用情况等所有需求信号,其加速速度都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04 盈利能力:利润率持续扩张
除了惊人的增长指标外,大摩强调微软的盈利能力也远超预期。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达到69.0%,比市场普遍预期高出130个基点。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营业利润率,高达48.9%,同比提升230个基点,也比市场预期高出230个基点。
即使在现金资本支出增加30%的背景下,自由现金流仍同比增长33%,达到257亿美元。
这展示了公司利用人工智能和强大运营控制驱动的杠杆效应,以及公司强大的造血能力。
05 AI战略:资本开支的深层逻辑
市场最担忧的资本支出大增,在大摩看来恰恰是需求极端强劲的最有力证明。
微软预计2026财年的资本支出增速将超过去年的58%,意味着投资额至少达到1400亿美元。
微软与OpenAI的合作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新协议包括一项对Azure高达2500亿美元的承诺。
美国银行认为,新OpenAI合约可能早在2026财年第二季度就开始生效。
微软的“Copilot+PC”系列产品也取得初步成功,截至第一季度末,全球出货量已突破200万台。
06 投资建议:市场低估了AI核心价值
摩根士丹利不仅维持了对微软的“增持”评级和“大型软件股首选”地位,还将目标价从625美元上调至650美元。
大摩认为,以其2027日历年每股收益20.40美元的预测计算,微软当前股价对应的市盈率约为26倍,这完全没有体现出其顶级的营收增长持久性和巨大的利润扩张潜力。
富国银行分析师预测,微软有望在未来18个月内加入5万亿美元市值俱乐部。
微软处于云计算、AI、安全、数字化转型等几乎所有主要软件需求趋势的核心位置。
市场的下跌反应恰好为长期投资者提供了更好的买入机会。
回顾过去几年,微软每次大规模投资几乎都伴随着市场的短暂质疑,但最终都转化为更强的竞争优势。
资本支出不是成本,而是通向未来的桥梁。
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的战略眼光早已超越了下个季度的财报,他表示:“我们星球规模的云和AI工厂,正推动广泛传播和现实世界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继续增加对AI的资本和人才投资,以迎接未来的巨大机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