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环比双增!沪市公司三季报交卷
随着宏观政策发力显效,沪市上市公司顶住压力,经营业绩实现同比、环比双增,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截至10月31日,沪市上市公司已完成2025年三季报披露。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沪市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7.58万亿元,同比微增;实现净利润3.79万亿元,同比增长4.5%;扣非后净利润3.65万亿元,同比增长5.5%。
分季度看,第三季度净利润、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1.4%、14.6%,较第二季度增速高出10.8个百分点、14.3个百分点,环比分别增长16.9%、19.2%。这一增速明显加快,表明沪市公司经营业绩保持稳定,回升向好趋势明显。
01 科创板与民营企业:创新驱动与增速提升
科创板公司稳健发展,除中芯国际等4家多地上市红筹公司预计于11月披露三季报外,其余588家科创板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01万亿元,同比增长6.6%。
科创板自开板以来实现连续增长,研发强度中位数达12.4%,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科创成长层未盈利企业发展势头喜人,33家已披露三季报的公司在增收缩亏的同时,继续加大研发投入。
这些公司营收同比增长35.1%,净利润同比减亏45.4%,研发强度中位数达到44.3%,显示出强大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
民营企业业绩增速逐季走高。前三季度民营企业营收、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5%、10.0%。
分季度看,一至三季度净利润增速分别为0.4%、12.3%、17.2%,三季度增速环比提升4.9个百分点,增长势头尤为明显。
实体企业造血能力进一步增强,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2.37万亿元,同比增长14.6%,经营现金流与净利润比值增长至1.5倍。
其中民营实体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增速较整体高出10.2个百分点。
02 新质生产力:业绩增长的新引擎
新质生产力正成为推动沪市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动能。现代产业体系加速形成,高技术行业保持较快增长。
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服务业合计研发投入2296亿元,同比增长9%。高研发投入驱动营收、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0%、19%,贡献利润占比提升3.4个百分点。
在AI驱动半导体产业浪潮中,芯片设计、半导体设备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82%、25%。
国产算力获得市场认可,寒武纪营收增长24倍,海光信息营收增长55%。
具身智能与人工智能双向驱动迭代,鸣志电器、奥比中光等核心部件公司净利润均同比增长。
面向全球科技竞合的关键领域,沪市公司加快推进进口替代和国际首创。生物医药领域,今年以来沪市公司共推动26款1类新药获批。
禾元生物自主研发的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水稻)获批上市,成为全球首个“稻米造血”1类创新药。
高端装备领域,科德数控实现国产高端五轴机床在航空航天等关键领域的批量化进口替代。
基建领域,铁建重工“钢铁脊梁号”掘进机实现工程装备重大突破,中国中车CR450高速动车组实现技术引领。
03 新消费与产业升级:释放内需潜力
新技术、新场景、新体验激发消费新需求。科技驱动消费升级,智能家居体验更丰富。
科沃斯家用服务机器人业务保持高增长,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31%;海尔智家用户共创推出多个冰洗爆款产品,空调厨电产业快速扩张,净利润同比增长15%。
智能出行渐成新趋势。5家乘用车企业第三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均环比增长超10%;上汽集团9月单月新能源车销量创历史新高;九号公司凭借高性能智能短交通产品构建差异化壁垒,电动摩托车销量占比提升带动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84%。
暑期文旅消费需求集中释放。暑期亲子游、出入境游带动航旅市场需求增长,航空机场第三季度收入环比增长21%。
中国东航开通多条直飞新航线,第三季度客运运力投入、旅客周转量同比分别上升6%、9%。
旅游酒店客潮涌动,第三季度营收环比增长10%。风语筑“文化体验+数字消费”开拓数字新文旅业务,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6%。
04 反内卷与外贸韧性:产业优化与出海提速
“反内卷”促进产业格局优化。传统重点行业重塑供需平衡。钢铁行业稳产能与调结构并举,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550%,毛利率同比提升2.91个百分点。
南钢股份高端钢材销量比重稳步提升,多项精品钢产品应用于国际重点项目,毛利率同比提升1.91个百分点。
水泥行业积极落实错峰生产,产品价格修复改善,前三季度毛利率同比提升2.95个百分点。
海螺水泥、华新水泥受益产品价格上涨以及成本下降,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1%、76%。
光伏锂电领域以创新破局。光伏领域,沪市公司正逐步走出低价困境,转向技术迭代与全球化布局。
硅料硅片价格显著回升,通威股份第三季度同比环比均大幅减亏,弘元绿能、大全能源第三季度扭亏为盈。
电池片组件公司隆基绿能、爱旭股份以BC技术破局,前三季度同比均大幅减亏。
外贸方面,多元化市场为出口提供有力支撑。货物进出口量保持增长。
各港口交出亮眼“成绩单”,吞吐量延续上半年增势。前三季度宁波港、上港集团、青岛港等主要港口公司合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9.12亿吨,同比增长5%。
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7亿箱,同比增长8%。其中上海港单昼夜吞吐量最高达17万标准箱,再创历史新高。
05 分红与改革:回报股东与制度创新
在业绩稳定增长下,一年多次分红渐成常态。累计501家次公司推出中报、三季报分红方案,现金分红总额超6000亿元,同比增长3.3%。
这一举措大大增强了资本市场的回报功能和投资者获得感。
资本市场改革举措也在加速落地。“科创板1+6”“科创板八条”改革加速落地。
“科创板1+6”发布以来,新增受理18家企业IPO申请,其中4家系未盈利企业,2家适用第五套标准。
摩尔线程从受理到注册生效仅用时4个月,科创成长层首批新注册3家企业已上市。
“并购六条”发布以来,重组活跃度显著提升。2025年前三季度沪市新增资产重组单数达602家次,其中重大资产重组新增76家次,同比增长117%,合计交易金额超4000亿元,远超去年同期。
湘财股份吸并大智慧、海光信息吸并中科曙光相继披露,加大产业整合力度;松发股份借助资产重组实现向船舶及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跨界转型。
沪市公司三季报的亮眼成绩,只是中国经济发展韧性的一个缩影。从半导体到生物医药,从新能源到高端装备,多个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共同绘制了一幅向新而行的发展图景。
现金分红总额超6000亿元的数据背后,是资本市场回报功能与投资者获得感的双重提升。
随着“科创板1+6”“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改革举措的加速落地,资本市场与新质生产力的良性循环正在加速形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