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总统命令军队应对以军入侵,边境冲突再度升级
黎以边境的枪声,再一次划破了短暂停火的夜空。
黎巴嫩总统约瑟夫·奥恩10月30日向军队发出明确命令:对以色列在黎南部的任何入侵行为予以应对。这一强硬表态源自当日凌晨发生在黎南部边境村庄卜利达的一场血腥突袭。
以军部队在凌晨1点30分左右越境进入卜利达村,在多辆军用车辆支援下突袭当地政府建筑,开枪打死了一名值守的工作人员。
随着当地居民描述的建筑内传出的“尖叫和呼救声”在凌晨4点左右随着以军撤离而消失,黎巴嫩军队随后到达现场,但悲剧已经发生。
01 边境血案
这场凌晨突袭发生在10月30日深夜至黎明的黑暗中。
黎巴嫩国家通讯社的报道描绘了事发经过:一支以色列部队在凌晨1时30分左右越过黎南部边境,进入卜利达村。
在多辆军用车辆的支援下,他们突袭了当地政府建筑。
值守建筑的一名工作人员在袭击中丧生。当地居民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仍心有余悸,他们听到建筑内传出尖叫和呼救声,却无能为力。
以军在凌晨4时左右撤离,黎军队随后到达现场。现场只留下弹痕和死亡,黎巴嫩的主权在黑夜中被撕开一道伤口。
02 总统的回应
消息传到巴卜达宫,黎巴嫩总统奥恩迅速采取行动。
当天,他在总统府会见了黎巴嫩军队总司令鲁道夫·海卡尔,后者汇报了以军越境行动的详细情况。
听取汇报后,奥恩当场下令军队对以色列在黎南部的任何入侵行为予以坚决应对。
奥恩谴责此次袭击是“以色列持续侵略行动的一部分”。这一措辞表明黎巴嫩领导层对以色列行为的耐心正在消磨殆尽。
总统的发言人没有详细说明“应对”的具体措施,但明确表示黎巴嫩不会对主权遭受的侵犯保持沉默。
03 以军的辩解
面对黎巴嫩的指控,以军发言人30日在社交媒体发表声明,试图为越境行动提供解释。
声明称,此次行动是为了摧毁黎巴嫩真主党使用的设施。
关于那名被打死的工作人员,以军说法与黎方截然不同。
他们声称在建筑内“发现一名可疑人员并试图抓捕”,并称在此过程中以军开火。
这种解释显然无法平息黎巴嫩方面的愤怒。黎巴嫩政府认为,无论以军有何种理由,越境行动本身已构成对主权的侵犯。
04 脆弱的停火
这场冲突的背景,是一份已经名存实亡的停火协议。
黎以停火协议于2024年11月27日生效。
根据协议,以军应在2025年1月26日之前逐步撤出黎南部。
然而,以方指责黎方未全面执行停火协议,将撤军期限延长至2月18日。
到期后,以军又以保护以北部居民为由,称将“无限期”驻扎在黎南部5个据点。
黎巴嫩则坚持要求以军全面撤出黎被占领土。这一分歧成为停火协议执行的最大障碍。
05 中东火药桶
黎以边境的这次交火,让中东局势再添变数。
国际社会纷纷呼吁双方保持克制,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分歧,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
一位国际观察家指出,“黎以之间的冲突不仅会给双方带来巨大的损失,还会波及整个中东地区,甚至引发更大规模的冲突。”
在黎巴嫩内部,面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不同政治力量展现出团结对外的姿态。
但内部纷争仍是这个国家难以愈合的伤口,影响着其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与执行。
黎以边境的硝烟从未真正散去。在卜利达村那个血腥的夜晚之后,黎巴嫩军队巡逻车在边境道路卷起的尘土,与以军据点升起的炊烟,依然在一条看不见的界线两侧对峙着。
那个在政府建筑里值班的黎巴嫩人,原本可能只是这片土地上又一个平凡的夜晚,如今却成了黎以紧张关系中的又一个牺牲品。
随着以军宣布在黎南部“无限期”驻扎,而黎巴嫩要求以军全面撤出,边境两侧的枪栓声,恐怕还会继续响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