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扩大投资范围
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迈出关键一步,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迎来系统性优化。
中国证监会于10月27日印发《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从优化准入管理、便利投资运作、扩大投资范围、明确政策预期、加强服务支持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具体举措。
这项改革方案以优化准入管理、便利投资运作为着力点,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推动落实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机制的改革举措。
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自2002年实施以来,已成为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的综合性资产配置渠道。截至目前,我国市场已汇聚913家合格境外投资者,境内市场的资产规模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
01 改革背景:二十余载资本市场开放历程
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是我国资本市场最早施行的开放制度之一,自2002年实施以来,历经二十余年迭代完善。
如今,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已成为A股市场重要的参与主体以及稳定的增量资金来源。
该制度在引入境外长期资金、优化市场投资者结构、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以及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此次《工作方案》的出台正是对这一决策部署的具体落实。
02 核心举措:五位一体的制度优化方案
优化准入管理
《工作方案》在优化准入管理方面提出了两项同步落地的措施: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审批与开户“一件事”和配置型外资“绿色通道”。
这些措施将显著优化资格审批与开户流程,有效缩短办理时限,降低外资机构的运营成本。
特别是对主权基金、国际组织、养老金慈善基金等配置型外资准入实行绿色通道和简易流程,这将吸引各类境外专业机构加大对中国资产的配置力度。
便利投资运作
在便利投资运作方面,方案提出提升资金汇划与核验效率,压缩资金汇划、入账、确认等流程的时间。
同时,提高证券账户运作效率,对外资使用“合格境外投资者-客户资金”证券账户给予一次性归集过户等技术支持,满足资产管理机构优化交易执行的需求。
扩大投资范围
在扩大投资范围方面,方案明确允许使用ETF期权开展风险管理,满足外资套期保值合理需求。
同时,持续、滚动放开更多商品期货期权品种,满足外资多资产策略下大类资产配置,以及商贸实业类外资对冲现货价格风险等需求。
明确政策预期
《工作方案》明确外资公募基金短线交易适用规则,给予外资公募基金与境内公募基金按产品账户维度计算短线交易持股比例的同等待遇。
此项被外资机构呼吁多年的规则落地,将有效便利境外大型资产管理机构运作,激励其提升对境内股票的投资比重。
丰富服务支持
方案提出进一步放开境内机构向外资提供投资顾问服务,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境外投资者的本地化投资水平,也将促进国际大型资产管理机构加强对中国资产的配置。
03 改革意义:塑造资本市场新格局
拓宽长期资金通道,增强市场韧性与活力
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的核心价值之一,是通过引入主权基金、保险资金、养老金等中长期机构投资者,为A股市场注入稳定的增量资金。
这些资金具有投资周期长、风险偏好稳健的特征,能够在市场波动时发挥“稳定器”作用,平抑市场短期非理性波动,同时改善投资者结构,提升市场的整体稳定性与抗风险能力。
以开放促改革,激活资源配置效率
合格境外投资者带来的不仅是资金,还有更加成熟的投资理念和定价逻辑。
近年来,外资对新能源、高端制造等战略性新兴领域的青睐,显著推动了相关板块的价值重估,为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这种制度型开放不仅为更多境外投资者来华投资提供便利条件,更通过“以开放促改革”的方式,倒逼境內专业持牌机构提升服务水平和专业水平,实现“双向赋能”的良性循环。
04 未来展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新篇章
证监会表示,下一步将推动《工作方案》提出的各项开放优化举措尽快落实落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的研究,不断丰富提升对外开放制度吸引力的改革举措。
中国资本市场深度与广度不断拓展,已日益成为国际投资者进行全球资产配置不可或缺的重要市场。
随着一系列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政策举措落地落实,将有更多境外投资者通过QFII、RQFII等渠道增持中国资产,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持续注入新的活力。
这不仅能提升中国资本市场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影响力,更将通过资本的“双向流动”,实现中国与全球市场的互利共赢。
中国资本市场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随着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举措的落地,在岸与离岸渠道将更加协调互补,配置型与交易型资金更趋平衡发展,境内外证券基金期货机构形成良性互动。
全球投资者将迎来一个更加透明、便利和高效的中国投资环境,而中国资本市场也将在对外开放中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