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信托资产规模突破万亿,成行业第七家“万亿级”机构
信托行业头部阵营再度扩容,强者恒强的市场格局正日益凸显。
截至2025年6月末,平安信托受托管理资产规模达10524.16亿元,正式跨入“万亿级”信托机构行列。
与2024年同期的8381.58亿元相比,平安信托管理资产规模同比增长达25.56%。
这一增长使平安信托成为2025年继上海信托后第二家新晋万亿级信托公司,也将行业“万亿级”阵营从五家扩充至七家。
01 行业格局:头部阵营加速扩容
信托行业的头部阵营正经历快速扩容。
2024年底,行业仅有五家万亿级信托机构,包括华润信托(2.68万亿元)、中信信托(2.62万亿元)、外贸信托(2.15万亿元)、建信信托(1.47万亿元)与英大信托(1.09万亿元)。
不久后,上海信托以11863.69亿元规模加入该阵营。
随着平安信托的突破,目前信托行业“万亿级”机构数量已增至七家。
这一变化反映了信托行业资源向头部集中的明显趋势。
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截至2025年6月末,信托全行业资产管理规模为32.43万亿元。
七家头部机构管理规模占比超35%,显示出强大的市场集聚效应。
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分析,这一现象反映了“资源向头部集中趋势”。
02 增长引擎:业务结构优化转型
平安信托规模增长并非依赖传统高风险、高资本消耗业务,而是源于业务结构的优化转型。
公司正聚焦服务信托、家族信托、证券投资信托等低资本消耗领域,契合行业转型方向。
从具体业务来看,平安信托的证券投资信托规模超5900亿元,同比增长84%。
同时,其家族信托、保险金信托业务已形成规模效应,成为规模增长的核心引擎。
截至2025年6月,平安信托财富管理服务信托业务整体规模已突破2260亿元,行业占比近20%,服务客户数超4.6万。
其中,保险金信托规模超1730亿元,行业占比超30%;家族信托规模超530亿元。
03 资本实力:远超监管要求的风控屏障
资本实力是信托公司规模扩张的基础保障,平安信托在这方面展现出领先行业的优势。
截至2025年6月末,平安信托净资本规模达185.91亿元,净资本与业务风险资本比例为240.2%,净资本与净资产比例为75.5%。
这两项指标均大幅超过监管规定的“净资本与业务风险资本比例不低于100%、净资本与净资产比例不低于40%”要求。
这种资本优势并非孤例。
中信信托、华润信托净资本覆盖率亦长期维持在200%以上,风险抵补能力领跑行业,体现了头部机构的共同特征。
充足的资本为规模扩张提供了坚实的风险缓冲,使平安信托在业务拓展同时能有效控制风险。
04 生态优势:集团协同的战略赋能
平安信托能实现快速规模增长,离不开其依托平安集团构建的差异化生态优势。
平安信托依托平安集团近2.47亿个人客户资源与“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生态,打造 “保险+信托”一站式财富管理方案。
2025年上半年,这一协同效应直接带动平安集团资产管理业务净利润同比增长85.3%。
相比之下,其他万亿级信托公司也各具特色:建信信托、英大信托依托银行、能源类股东资源,深耕基建与产业信托领域。
中信信托则借助股东综合金融平台,在破产重整服务信托领域实现突破,资产服务信托规模超1.53万亿元,成为行业特殊资产服务标杆。
05 行业趋势:分化与转型并进
信托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分化与转型成为主旋律。
2025年以来,已有多家信托机构密集“换帅”,包括金谷信托、爱建信托、中信信托、华宸信托、万向信托、平安信托等。
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莫开伟表示,这反映出“行业转型压力、监管政策变化及业务结构调整三大发展趋势”。
在监管政策指引下,信托公司正从传统通道业务向主动管理转型,加速布局标品业务、权益投资等领域。
随着2025年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信托公司需压缩通道业务,拓展标准化资产,推动业务规模实现反弹。
同时,传统房地产信托等非标业务萎缩,也促使信托公司通过团队重组和资源倾斜,开发新业务领域。
行业马太效应加剧:七家万亿级信托公司管理规模已占全行业35%以上。尾部机构管理规模不足百亿元,与头部机构差距达百倍以上。
未来,随着信托业务分类新规落地推进,缺乏特色与专业能力的中小信托公司生存空间将进一步收窄。
行业格局正从“规模扩张”向 “价值创造” 转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