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再拿地,房企在热点城市积极寻找“确定性”
成都犀浦街道两宗相邻宅地以3.16亿元底价成交,举牌者是万科联合体,而在几个月前,石家庄3宗宅地也被同一家企业收入囊中。
10月22日,成都2宗郫都区犀浦街道涉宅用地成功出让,两宗地块位置临近,均由万科&成都润弘投资竞得,总成交金额3.16亿元。
而在不到三个月前,万科联合体刚刚以8.94亿元包揽了石家庄3宗住宅用地。
这些接连落子的背后,是房企在土地市场持续分化环境下,对核心热点城市价值的坚定看好,以及对确定性机会的积极寻找。
01 市场分化:核心城市优质地块受追捧
当前土地市场正呈现明显的“K型分化” 态势。
一方面,全国土地市场整体表现仍偏弱,三季度300城住宅用地成交面积同比下降13.2%,土地出让金同比下降10%。
另一方面,核心城市优质地块依然抢手。今年前三季度,300城住宅用地出让金同比增长12%,成交面积却下降8%。
这一增一减的背后,是房企投资高度集中于核心城市的结果。
中指研究院指数研究部总经理曹晶晶指出:“今年以来房企拿地持续聚焦北上深、杭州、成都等核心城市,叠加核心城市推地节奏前置并加大优质地块供应力度,带动前三季度重点300城土地出让金同比增长。”
02 房企策略:审慎与聚焦并存
在市场整体低迷的背景下,房企的拿地策略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审慎投资成为主旋律。三季度,300城住宅用地平均溢价率降至5.8%,较一季度的13.4%明显回落。
低溢价率反映出房企在拿地时更加理性,不再盲目追高,而是精打细算追求确定性收益。
聚焦核心成为房企的共同选择。从万科近期的拿地布局来看,成都、石家庄、徐州等二线核心城市是其重点关注区域。
这些城市通常具备人口持续流入、产业支撑强、市场需求相对稳健的特点,为项目去化和资金回笼提供了更好保障。
03 案例解析:成都地块的确定性价值
以万科最新获得的成都郫都区两宗地块为例,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房企如何评估地块的“确定性”价值。
位置相邻的两宗地块,总面积约69.37亩,综合容积率1.5,适合打造低密度改善产品。
其中,PD2025-13地块为住宅兼商服用地,商业服务业计容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6%至10%。
这一规划既保证了社区商业配套的完善,又避免了商业占比过高对居住品质的影响。
两宗地块均以底价成交,楼面价分别为4550元/平方米和4570元/平方米,这一成本价给予了项目未来定价足够的灵活性和安全边际。
04 趋势展望:四季度或迎来供应高峰
面对未来土地市场趋势,多家机构预计四季度将迎来供应高峰。
曹晶晶分析称:“四季度通常是一年推地高峰,近年来四季度推出规模占全年比例在40%左右,预计市场供应将有所增加。”
然而,供应增加并不必然导致市场热度上升。土地市场的真正回暖,最终取决于新房销售市场能否持续好转。
克而瑞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今年5月,TOP100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2945.8亿元,环比增长3.5%。
部分房企表现亮眼,绿城中国、中海地产等企业单月销售业绩同环比均实现明显提升。
这种销售端的逐步企稳,为房企在土地市场的积极行动提供了底气。
土地市场的温度计显示,资金正从“广撒网”转向“精准滴灌”。当大多数城市仍需面对低温运行的市场环境时,像成都、广州这样的核心城市,其优质地块依然能引发企业竞逐。
房企的拿地策略从未如此清晰——聚焦核心城市,精选优质地块,控制拿地成本。在这种逻辑下,未来的土地市场将继续分化,而房企则在不确定性中努力寻找那些稀缺的确定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