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欧元兑美元陷入多空拉锯,9月汇率在1.1662-1.1872区间震荡,单日波动幅度最高达0.358%,显示市场对两种货币的态度分歧显著。而称二者“同病相怜”,实则是因为欧元与美元背后的经济体均面临结构性困境,货币政策陷入两难,且在全球经济变局中承受相似的外部压力。 一、经济基本面:双重疲软下的差异与共性欧元区与美国经济均呈现增长放缓态势,但驱动因素各有不同,却共享“复苏乏力”的共性。欧元区:核心引擎失速与结构失衡 德法经济拖累全局:作为欧元区“双引擎”,德国和法国经济持续疲软。德国受能源压力、制造业转型滞后影响,制造业PMI长期低于荣枯线,2024年11月综合PMI降至47.3的9个月低点;法国则受高债务(2023年政府债务占GDP比重达110.6%)和财政规则约束,经济下滑趋势明显。德法在欧元区经济占比从2020年的49.6%降至47.9%,虽非头部国家经济有所走强,但未能完全抵消核心国的拖累。 经济指标持续低迷:2024年11月欧元区制造业PMI降至45.2,服务业PMI跌破荣枯线至49.2,首次出现双负增长,显示经济活动大幅减弱。市场对欧元区经济前景的担忧,直接加剧了欧元的波动。美国:消费韧性消退与增长压力 经济增长动力减弱:尽管美国经济此前依赖消费韧性保持稳健,但2025年以来,高利率对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的抑制效应逐渐显现,经济增速有放缓迹象。 债务与赤字隐忧:美国政府债务规模持续高企,财政赤字问题长期存在,与欧元区的债务压力形成“镜像”,二者均需在刺激经济与财政可持续性之间寻找平衡。 二、货币政策:两难抉择下的利差博弈欧洲央行与美联储的政策路径虽有差异,但均受限于经济现实,陷入“宽松难、紧缩更难”的困境。欧洲央行:激进降息预期压制欧元:为应对经济疲软,欧洲央行2024年10月已降息25个基点,市场预计到2025年底将累计降息150个基点。欧元区中性利率本就低于美国,持续降息预期导致欧元与美元利差扩大,资金流向收益更高的美元资产,对欧元形成压制。美联储:谨慎降息与美元支撑:市场预计2025年底美联储仅降息约70个基点,远低于欧洲央行的宽松幅度。这种利差差异本应显著利好美元,但美联储同样面临经济放缓压力,无法维持高强度紧缩,政策的“两难”使其对美元的支撑作用受限。共性困境:无论是欧洲央行的激进宽松预期,还是美联储的谨慎降息态度,本质上都是经济体增长乏力倒逼的结果。两种货币均因货币政策受限于经济基本面,难以通过政策调整实现汇率的明确趋势性突破,进而陷入拉锯。 三、外部环境:地缘与能源压力的共同冲击欧元与美元均受地缘政治和能源问题影响,只是表现形式不同。地缘政治的双重影响:欧洲受俄乌冲突等地缘事件直接冲击,能源供应稳定性和经济安全面临威胁,增加了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美国虽地缘位置相对安全,但全球地缘冲突加剧了市场避险情绪,一方面推升传统避险货币美元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因美国深度参与全球事务,其经济和货币政策受地缘因素干扰增多,政策独立性受限。能源问题的不同映射:欧洲对外部能源依赖度高,尽管2025年预计迎来暖冬可能缓解天然气需求,但能源价格波动仍对其经济和通胀构成潜在冲击;美国虽能源自给能力较强,但全球能源市场波动仍会通过通胀传导影响其货币政策决策,二者均无法完全摆脱能源因素的干扰。 四、汇率前景:拉锯中的分化可能性尽管当前欧元与美元“同病相怜”,但未来走势或因政策效果和经济修复节奏出现分化。欧元的潜在转机:若暖冬缓解能源压力、非头部国家经济持续走强,或欧洲央行降息刺激经济见效,欧元可能获得支撑。不过,若德法经济持续失速,欧元兑美元跌破平价的风险仍存。美元的不确定性:美联储若因经济下滑被迫加快降息,可能削弱美元优势;但如果美国经济修复速度快于欧元区,或地缘冲突加剧提升避险需求,美元仍有望维持相对强势。综上,欧元与美元的“同病相怜”,本质是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政策空间收窄的缩影。多空拉锯背后,两种货币均受困于内部经济结构性问题和外部环境冲击,未来走势将取决于谁能更快突破增长瓶颈,走出“两难”困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