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机器人诊疗术”的炼成是一个融合了科技创新、临床实践与政策支持的过程,以下是其详细情况:技术研发与创新 AI与机器人导航结合: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团队借助自主研发的DeepSeek智能诊疗系统和机器人导航技术,成功为帕金森病患者完成双侧脑起搏器植入手术。该系统整合患者病史、影像数据等,快速筛选最优手术方案,机器人导航系统则将电极植入误差控制在0.15毫米以内,显著提升了手术精准度。 支气管镜导航机器人:2025年9月1日,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心胸外科郑远主任团队利用支气管镜导航机器人的“全域感知”核心能力,成功为一名肺结节患者完成冷冻消融术。机器人可自动感知患者呼吸运动导致的肺部组织位移,以毫米级精度引导消融针精准抵达病灶位置,还结合CBCT进行实时影像验证,确保治疗效果。企业积极参与:广东有不少企业在手术机器人领域取得突破,如2022-2023年,元化智能全资子公司骨圣元化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的膝关节置换手术导航定位系统、深圳市精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与腹腔内窥镜单孔手术系统获批上市。精锋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MP1000已在多个省份实现商业化装机,元化智能的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也完成了2000多例临床手术。临床应用与推广 手术案例丰富:2015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装了广东第一台手术机器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截至2020年8月15日,这台机器人已完成2085台手术,涵盖泌尿外科、肝胆胰外科、胃肠外科等多个领域,还完成了多个首例机器人手术,如首例机器人辅助腔静脉癌栓取出手术等。 远程手术实践:2023年,广东首例“5G+机器人”远程神经外科手术在韶关完成,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医生通过5G信号遥控远在1700公里外粤北人民医院的手术机器人,为脑出血患者进行手术,仅用时30分钟就顺利抽出病人颅内20毫升出血,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政策支持与产业环境:《深圳市培育发展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重点开展手术机器人等重大装备整机研制以及关键技术与核心零部件强基工程。深圳还建设了多个创新产业园区,为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提供研发环境、试验基地和产业化服务,其创投机构也为高科技初创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发布的《“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以及《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等政策,也鼓励医院使用手术机器人,促进了手术机器人的市场推广和技术创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