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于2025年7月7日表示,目标在年内发放稳定币牌照,这一计划与即将生效的《稳定币条例》紧密相关。以下是关键信息梳理: 一、政策背景与时间表条例生效与申请启动:《稳定币条例》将于2025年8月1日正式生效,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届时将开始接受牌照申请。咨询指引发布:金管局正就落实条例的具体指引进行市场咨询,预计本月内公布,内容将涉及反洗钱、储备资产管理等核心要求。年内发放目标:许正宇明确表示,希望在条例生效后收到申请,并争取在2025年内发出首批牌照。 二、监管框架与申请条件1. 发牌制度核心要求: 准入门槛:非银行机构需满足2500万港元最低实缴股本,银行类机构可豁免;需在香港设立本地实体公司,关键管理人员(如CEO、CFO)需通过“适当人选”审查并常驻香港。 储备资产:稳定币需由100%优质流动资产支撑(如现金、国债),储备资产需与发行人自有资产隔离托管,并定期接受第三方审计及透明披露。 赎回保障:持有人有权按面值即时赎回稳定币(通常1个工作日内处理),禁止设置额外费用或条件,且不得支付利息以避免类存款风险。 反洗钱合规:需建立符合香港法规的反洗钱(AML)与反恐融资(CFT)监控系统,包括客户身份验证(KYC)和交易监测(KYT)。2. 牌照数量与发放策略: 初期限制:金管局总裁余伟文表示,考虑到风险与市场承载力,初期预计仅批出个位数牌照,重点筛选财务稳健、技术可靠的机构。 沙盒经验参考:参与金管局“稳定币发行人沙盒”的机构(如渣打、香港电信等)已展示业务模式,但沙盒参与并非申请牌照的先决条件。 三、市场反应与行业动态企业积极布局:蚂蚁集团、国泰君安国际等机构已启动申请流程,部分企业股价因政策利好显著上涨。目前至少9家机构表达申请意向,其中3家沙盒参与者计划发行港元稳定币。应用场景聚焦:许正宇强调稳定币应服务实体经济,例如跨境支付(尤其在本币风险高或金融体系不完善地区),可降低交易成本并提升效率。资本市场联动:政策消息刺激A股跨境支付概念股、港股稳定币相关板块集体走强,显示市场对香港数字资产生态的信心。 四、风险管控与国际影响风险防范措施:条例通过严格的储备管理、资本充足要求及合规审查,降低类似LUNA崩盘的系统性风险,并禁止非持牌机构向零售投资者销售。国际监管对标:香港的监管框架与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等国际标准接轨,同时结合本地优势(如港币国际化),有望成为全球稳定币监管的标杆。跨境协调挑战:若发行与人民币挂钩的稳定币,需与内地相关机构协调,涉及不同司法管辖区的货币管理问题。 五、专家观点与行业建议高门槛筛选效应:德恒律师事务所指出,严格的准入条件可能限制小型企业,但将推动行业专业化,增强投资者信心。合规运营关键:企业需建立全链路合规体系,包括技术安全、数据管理及反洗钱流程,部分机构可能转向提供合规技术支持等配套服务。长期生态构建:《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提出“LEAP”框架,稳定币监管是其中重要一环,旨在系统性推动数字资产与传统金融融合。综上,香港稳定币牌照发放计划标志着其在全球数字资产监管领域的领先地位,通过平衡创新与风险,为实体经济提供高效支付工具,同时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政策落地后,首批持牌机构的业务模式及市场反应将成为观察重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