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宛男:A股或已真正开启慢牛行情 叶国英:寻“真金”
指数震荡向上,个股分化加剧,两位市场资深人士解读A股新生态。
今年以来,A股市场悄然生变。上证指数从2024年9月的2689点附近起步,至2025年10月已站上3950点,创近十年新高。
指数上涨背后却是个股严重分化——根据叶国英的统计,本轮行情中虽然91.5%的个股实现上涨,但涨幅超过100%的仅有25%,而下跌个股占比仍达8.5%。
在指数慢牛与个股分化并存的格局下,市场资深人士贺宛男与叶国英分别从不同角度解读了当前市场特征与未来走向。
01 市场新生态:指数慢牛与个股分化共存
A股市场正在经历一场从“普涨牛”到“结构牛”的深刻变革。指数攀升至十年新高,背后却是个股表现悬殊的复杂格局。
根据叶国英提供的数据,从2024年9月至2025年10月,上证指数涨幅达42%,但市场内部结构分化明显。
上涨个股中,25%的股票涨幅超过100%,同时也有8.5%的个股出现下跌。这种分化格局凸显了本轮牛市的结构性特征。
从市值角度看,A股总市值已从牛市初期的74.7万亿元增长至约105万亿元,增加近39万亿元。
万亿市值公司从9家扩容到13家,千亿市值公司新增55家,主要集中在电子、生物医药、计算机等代表新质生产力的领域。
02 贺宛男:A股或已真正开启慢牛行情
贺宛男认为,近期市场呈现的“缩量创新高”现象,正是A股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她指出,8月25日市场创新高时,全市场成交高达3.14万亿元,上涨个股超过3300只;而到了10月24日,成交已缩减至1.97万亿元,上涨个股不足3000只。
在贺宛男看来,这种价升量减的态势并非弱势表现,而是反映了投资者结构的优化和持股信心的增强。
“国家队”资金的持续流入为市场提供了稳定支撑。贺宛男注意到,2025年以来,中央层面通过多渠道支持A股市场。
今年4月,中央汇金宣布大规模增持宽基ETF,两日内净买入金额超过1000亿元;中国诚通宣布投资1000亿元用于增持央企及科技类股票。
此外,社保基金与险资也在加大入市力度——社保基金宣布权益配置比例扩大至10%,预计将释放超过1万亿元的潜在增量资金。
贺宛男还特别强调了政策导向对投资方向的指引作用。她提到,《“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并前瞻布局“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未来产业”。
03 叶国英:大浪淘沙始见真金
面对当前逼近4000点的市场,叶国英建议投资者“以史为鉴寻‘真金’”。他从多个维度分析了当前市场的位置与未来空间。
从估值角度看,当前上证指数市盈率约为15.7倍至16.75倍,仍低于22倍的历史高位,理论上还有27%左右的上升空间。
从总市值角度分析,以2007年及2015年牛市高点时A股平均市值计算,目前5436家上市公司总市值预计可达146万亿元,对应上证指数约5100点。
应用巴菲特衡量股市顶底的指标(股市总市值除以国家GDP),今年我国GDP预计达140万亿元,对应的上证指数可达5250点。
叶国英还指出,科技股已成为本轮行情的引领者。从2024年9月至今,科创50指数升幅达110%,远超上证指数40%的升幅。
科创板平均市盈率为66.35倍,其中市盈率大于100倍的股票数量为380只。
04 借鉴海外:科技股行情终将大浪淘沙
回顾全球资本市场历史,叶国英发现当前A股科技股行情与美日股市曾有过的经历颇为相似。
上世纪90年代,以互联网为主流的科技革命推动美股出现盈利高增长,在乐观情绪及流动性推动下,纳指市盈率峰值高达156倍。
但泡沫破裂后,真正优质的公司如微软等得以幸存并崛起。
叶国英指出,A股当前的科技股行情,受国家战略性产业政策“新质生产力”和“科技自立自强”指引,聚焦于AI、芯片及“卡脖子”行业。
他认为行情能否持续,最终取决于相关产业和公司能否建立起真实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产业根基是最终的支撑。日本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电子元器件公司穿越了周期,而缺乏根基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概念股票则在泡沫破灭后大幅下跌。
05 投资策略:兼顾安全与增长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叶国英建议投资者采取均衡配置策略:一端是能提供稳定现金流的低估值、高股息资产;另一端则是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高科技股。
贺宛男则提醒投资者关注企业的真实业绩表现。她以存储芯片企业香农芯创为例,该公司从8月底的40多元涨至127元,其背后是三季报业绩的持续改善。
营收大涨60%,净利润从一季度的1673万元,增至二季度的14110万元,再增至三季度的20150万元。
与此同时,一些毫无业绩支撑的连板股开始下跌,如大有能源、山东墨龙、华塑控股等。
长期复盘那些10年来涨幅惊人的个股,如新易盛(+250倍)、中际旭创(+170倍)、兆易创新(+104倍)等,贺宛男发现这些公司正是《“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提到的重点领域。
美日股市的历史经验表明,科技股行情终将大浪淘沙。叶国英回顾上世纪90年代美日科技股泡沫后指出,那些缺乏根基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概念股在泡沫破灭后大幅下跌,而真正优质的公司如微软等则穿越周期。
在股市涨跌与股价分化中,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业绩持续增长的公司将化茧为蝶。
展望未来,叶国英预计上证指数有望达到5100-5250点。而贺宛男则提醒,牛市绝非所有股票都会上涨,未来的A股将更像美股,由优质龙头企业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