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成“量化之都”,百亿量化私募占全国近半壁江山
源深路到银城中路,不到三公里的金融街区,聚集了全国近一半的百亿量化私募巨头。
根据私募排排网最新数据,截至2025年9月底,全国共计851家量化私募机构,其中上海地区高达335家,占比近四成。
在所有管理规模在50亿元以上的量化私募中,有40家将总部设在上海,数量遥遥领先于北京、深圳等地。
而在百亿量化私募这一顶尖阵营中,上海更是占据了全国近“半壁江山”,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量化之都”。
01 地理格局:量化私募的集群效应
在上海量化私募版图上,不同区域呈现出鲜明的集群特征和策略分工。
浦东新区作为上海量化私募最密集的区域,截至9月底共有179家量化私募机构。
其中22家管理规模超过50亿元,更有千衍、黑翼、千象、蒙玺、天演等14家百亿量化巨头入驻。
陆家嘴金融城和前滩板块成为名副其实的量化心脏地带,承载着一半以上上海大型量化机构的办公场所。
从源深路到银城中路,再到世纪大道,这些靠近核心交易所的地理位置,为高频策略提供了天然低延迟优势。
虹口区是另一个量化私募重量级聚落,截至9月底共有量化私募40家。
其中10家管理规模在50亿元以上,百亿量化代表包括鸣石基金、明汯投资、启林投资、量派投资等。
从地理分布看,东大名路、东长治路、四川北路成为量化机构扎堆的核心街区。
徐汇区则呈现出点状突破特征,截至9月底共有31家量化私募,50亿以上机构5家。
百亿量化代表包括金锝、锐天、衍复投资,从地址上看,龙耀路一带成为聚集地。
02 业绩表现:量化私募的收益领跑
上海量化私募不仅在数量上占据优势,在业绩表现上也同样亮眼。
浦东新区量化私募整体收益实力不容小觑。
87家有业绩记录的私募,共计307只产品今年前三季度收益均值为22.01%。
其中,稳博投资、天演资本与金戈量锐位居前三。
虹口区量化机构的整体业绩表现相对浦东更具弹性。
今年前三季度,21家有记录的机构合计78只产品的平均收益为23.20%。
表现最亮眼的是上海陶山私募、鸣熙资本和明汯投资。
徐汇区的业绩表现也在稳步抬升。
16家有记录的私募共56只产品,前三季度收益均值达25.22%,位列四大区域之首。
冠军由上海紫杰私募夺得,旗下5只产品收益均值为37.93%。
衍复投资则凭借其在指数增强领域的积淀,以31.04%的收益均值位列第二。
而在黄浦、静安、杨浦、闵行等其他区域,虽然分布较为分散,但也不乏黑马出现。
85家私募中有35家披露业绩数据,合计83只产品,前三季度收益均值高达32.86%。
03 成功密码:天时、地利、人和
上海成为“量化之都”并非偶然,而是政策引导、基础设施完备与人才供给三方面协同作用的结果。
天时方面,上海作为国家级金融中心,不仅具备稳定的监管和激励政策,还拥有上交所、中金所等关键交易场所。
上海市政府明确将资产管理行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并在陆家嘴金融城、前滩等区域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扶持和优惠,包括税收、人才落户、办公补贴等。
地利方面,上海拥有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中金所)等核心交易场所。
对于量化交易而言,物理距离的接近意味着更低的交易延迟。对于高频策略而言,这种“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区位优势是天然的。
人和方面,量化私募是典型的人才密集型行业,极度依赖数学、计算机、物理等领域的优秀人才。
上海及周边地区拥有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一流高校,此外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也是海归人才的首选之地。
04 个体案例:从新生代到行业巨头
在上海这片量化投资的沃土上,不同规模的私募机构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华年私募作为中低频量化黑马,成立于2023年5月,2024年7月在基金业协会备案,专注于中低频股票量化策略。
创始人薛钰新博士毕业于中科大少年班,获东京大学物理学博士。
截至2025年7月末,公司管理规模突破15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稳博投资作为实力派代表,公司办公地址位于源深路平安财富大厦,由两位交大校友联合创办。
今年前三季度旗下7只产品收益均值高达45.19%,其中稳博小盘激进择时指增1号收益更是冲上65.43%。
顽岩资产则展现了量化私募的转型之路,公司成立于2015年11月,是一家以数学建模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量化基金公司。
截至2025年,公司管理规模超50亿元,年交易量突破1万亿元。
2025年5月,公司更名为上海顽岩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增至1250万元。
05 行业趋势:头部效应与持续扩容
国内“百亿元级私募阵营”持续扩容。
私募排排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26日,百亿元级私募机构数量已达101家,较9月底的96家新增了5家。
从投资模式来看,量化私募机构目前仍占据主流,共有47家,占比约46.53%;主观私募机构紧随其后,为44家,占比约43.56%。
值得注意的是,在10月份新加入“百亿元阵营”的5家机构中,主观策略与量化策略的机构各占2家,混合策略的机构为1家。
如果把时间回溯至9月份以来新晋“百亿元阵营”的10家机构来看,主观策略的机构达到6家,量化策略和混合策略的机构各有2家。
业绩方面,百亿元级私募机构旗下产品整体表现突出。
据私募排排网截至9月30日的统计,前三季度,有数据记录的62家百亿元级私募机构旗下产品的平均收益率达到了28.80%,展现出强大的市场适应力。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26日,国内百亿级私募机构数量已达101家,其中量化私募有47家,占比近半。而上海一地就拥有22家百亿量化私募,在全国占比接近50%。
从陆家嘴的高楼林立到前滩的现代化园区,从源深路的稳博投资到海阳西路的天演资本,上海的量化版图仍在不断扩大。
随着全球量化人才和技术的持续涌入,上海作为中国“量化之都”的领先地位将进一步巩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