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指研究院10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百城新建住宅均价累计上涨1.63%,市场呈现核心城市领涨、不同线级城市分化显著的特征,具体表现及成因如下: 一、关键数据与市场表现1. 整体价格走势 - 季度涨幅收窄:三季度百城新建住宅均价累计上涨0.47%,较二季度0.64%的涨幅收窄0.17个百分点,显示市场上行动力有所减弱。 - 9月单月表现:百城新建住宅均价为每平方米16926元,环比微涨0.09%(涨幅较8月收窄0.11个百分点),同比上涨2.68%。这一涨幅主要由核心城市优质项目入市带动,多数城市楼市交易平淡。2. 城市分化格局 - 线级差异显著:1-9月一线城市新建住宅价格累计上涨4.49%,二线城市上涨0.97%,而三四线代表城市累计下跌1.23%。例如上海、杭州等核心城市因改善型住宅供应增加,9月房价环比分别上涨1.47%、0.4%,成为拉动均价上涨的主力。 - 涨跌城市分布:上半年百城新建住宅价格环比下跌城市数量维持在40-60个之间,多数三四线城市因库存压力和需求不足,价格仍处于调整通道。 二、价格上涨的核心原因1. 结构性供应带动:上海、杭州等核心城市在三季度加快推出优质改善型住宅项目(如大户型、高端配套楼盘),此类房源定价较高,直接推动区域均价上涨。例如9月上海高端住宅成交占比提升至35%,较上月增加8个百分点。2. 政策托底效应:2025年中央定调楼市“止跌回稳”,31省出台稳市政策,包括降低首付比例至20%、上调公积金贷款额度等,降低了购房成本。部分城市还通过专项债资金收购存量房源,缓解库存压力,间接支撑新房价格。3. 核心城市需求支撑:人口持续向一二线城市聚集,叠加改善型需求释放,推动核心城市新房交易活跃。例如深圳1月新房成交同比增长60%,上海浦东、杭州钱江新城等核心区域房源供需紧张,价格抗跌性较强。 三、市场趋势与挑战1. 后续走势预判:四季度为传统楼市“银十”窗口期,但若核心城市优质项目供应减少、三四线城市去化压力未缓解,百城新房价格涨幅可能进一步收窄。中指研究院指出,市场分化趋势或将延续,核心城市因资源集聚效应,价格仍有支撑,而三四线城市需依赖需求端政策进一步发力。2. 潜在风险提示:二手房市场持续低迷可能间接影响新房预期——1-8月百城二手住宅价格累计下跌5.08%,已连续41个月环比下跌。若二手房价格跌幅扩大,可能引发新房市场的观望情绪,抑制价格上涨动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