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孪生水利体系,是以物理水利对象为单元、时空数据为底座、数学模型为核心、水利知识为驱动,对物理水利全要素和水利治理管理活动全过程进行数字映射、智能模拟、前瞻预演,与物理水利对象同步运行、虚实交互、迭代优化的综合体系。近年来,我国正加快构建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具体情况如下: 建设背景与意义背景: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情复杂,江河治理难度大,治水任务繁重。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技术为水利治理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也为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建设提供了指导。意义: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建设是水利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有助于提升水利治理管理现代化能力和水平,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建设进展完成多项建设任务:2021年6月以来,水利部明确了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责任单,先行完成了94项数字孪生水利建设任务。构建监测感知系统:目前已基本形成涵盖31颗遥感卫星、100余部水利测雨雷达、4000余架无人机、13.3万座地面水文监测报讯站设施、31万处水利工程安全监测点的“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系统。推进各层级数字孪生平台建设:在数字孪生流域建设上,长江流域全覆盖水监控系统建设项目开工建设,数字孪生长江雏形加快形成;数字孪生黄河建设有序推进。在数字孪生水网建设上,完成数字孪生国家骨干水网建设框架方案编制,推进数字孪生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初步建成。在数字孪生工程上,数字孪生三峡、小浪底、丹江口、岳城等持续迭代优化。 建设要求加快构建监测感知系统:要加强数据采集与归集共享,加快监测技术装备研发应用,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对水利治理管理对象实施全覆盖、全空间、全要素、全天候监测感知,确保精准性、同步性、及时性。建设数学模型系统:把垂直模型特别是机理模型作为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建设核心,加强与监测感知系统耦合联动,深化模型研发应用、评估验证,强化“正向—逆向—正向”推演功能,为水利治理管理提供前瞻、科学、精准、安全决策支持。以效用为导向建设数字孪生平台:要建设覆盖流域防洪、水资源管理与调配等业务应用的各层级数字孪生平台,推进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建设在运用中完善、在实战中升级,做到耦合贯通、动态修正、迭代优化,不断适应并满足新形势下的水利治理管理需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