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固态电池产业化取得了显著进展,多家企业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等方面都有重要突破,具体如下:亿纬锂能:9月2日,亿纬锂能在成都量产基地揭牌,同时其“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成功下线,这是该公司首款下线的全固态电池。“龙泉二号”为10Ah电芯,能量密度高达300Wh/kg、体积能量密度为700Wh/L,主要面向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以及AI等高端装备应用领域。亿纬锂能的固态电池MWh产线规划在成都投建,预计年内建成。国轩高科:国轩高科的“金石电池”处于中试量产阶段,良品率达90%,设计产能0.2GWh。目前国轩高科已启动第一代全固态电池2GWh量产线的设计工作。金石电池通过微纳化固体电解质、超薄膜包覆单晶正极和三维介孔硅负极等技术,实现电池能量密度达到350Wh/kg。蜂巢能源:蜂巢能源已完成第一代270Wh/kg方形电芯开发,建成2.3GWh的半固态电池产线,计划2025年11月开始量产交付给车企,同时已收获某央企eVTOL半固态电池定点项目。此外,今年年底将完成10Ah级全固态电芯体系开发,能量密度达400Wh/kg。中创新航:中创新航自主研发的全固态硅基体系电池能量密度达430Wh/kg,配套产线已建成并于2025年正式投入使用,预计将成为国内首批具备规模化交付能力的全固态电池产线之一。在eVTOL领域,中创新航2022年即实现相关产品规模交付,2025年与小鹏汇天、广汽高域等领先企业达成了深化合作。QuantumScape:在2025年的慕尼黑车展期间,美国电池公司QuantumScape与大众汽车集团旗下电池企业PowerCo公司,携手完成了全球首次QS固态锂金属电池驱动电动车的实车演示,实现无阳极固态电池从实验室成果到实车应用的跨越。QuantumScape固态技术已经达到844Wh/L的能量密度、10%至80%电量区间仅需超12分钟的快充速度,以及10C的持续放电能力等。Rimac:Rimac在慕尼黑车展上展示了与ProLogium和三菱化学集团联合研发的下一代固态电池。这款100千瓦时的电池包,从10%到80%补能仅需6.5分钟,在-20°C的低温环境下仍能保持95%的电量,且在相同容量下比现在主流的液态锂电池轻了近90公斤,体积也缩小了约11%。根据Rimac的官方路线图,这款电池将在2027年第四季度开始搭载于高性能电动车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