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主动撞击一颗小行星,核心目的是测试并验证通过动能撞击偏转有潜在威胁小行星的技术可行性,为未来保卫地球做准备。具体原因如下:防御地球潜在威胁:小行星撞击地球已被联合国列为威胁人类生存的二十大灾难之首。虽然目前已知的、在可预见的未来有撞击地球风险的天体极少,但较小规模、会造成地区性或城市性破坏的撞击事件,发生的概率相对较高。动能撞击是目前被认为技术最成熟、最可行的行星防御方案之一,通过主动撞击小行星,能获取最真实的数据,为未来可能的行星防御任务提供关键依据。进行技术验证:理论计算和地面模拟有局限,真实的小行星结构、成分、密度等都会极大地影响撞击效果。只有通过实际撞击,才能获得最真实的数据,精确计算出撞击给小行星的“动量”,从而得到关键的“β值”,即动量传递系数,这对未来设计任何真实的偏转任务都至关重要。提升深空探测技术水平:该任务涉及超高精度的自主导航与制导、远距离高速通信、航天器智能自主管理等顶尖技术。完成此次任务将极大提升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水平,为后续更复杂的小行星采样返回、乃至小行星采矿任务积累经验和数据。开展科学研究:无论目标小行星是什么类型,近距离的详细观测都能为我们提供关于太阳系早期形成和演化过程的宝贵信息。同时,这是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进行的一次超高速撞击实验,其本身对于物理学研究就是极其珍贵的数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