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一汽筹划入股零跑汽车10%股份的传闻,目前官方回应和实际进展可梳理如下: 一、传闻起源与核心争议2025年8月20日前后,多家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中国一汽计划以要约收购方式获取零跑汽车约10%股份,方案已在一汽内部流转推进。这一消息引发市场关注,因双方此前已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且资本合作在备忘录中被明确提及。核心争议点在于:1. 一汽的否认立场:针对传闻,一汽集团第一时间回应第一财经称“这是不实信息”,明确否定当前存在入股计划。2. 零跑的模糊表态: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曹力8月29日在成都车展表示,“战略合作项目在正常推进,若有股权合作会第一时间公告”,既未确认也未完全排除可能性。 二、战略合作的现实基础尽管资本合作尚未落地,但双方已建立实质性合作框架:1. 技术协同已落地: - 2025年3月签署的《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明确,双方将联合开发新能源车型,并在零部件领域合作。 - 零跑财报显示,首个合作车型项目已启动,计划利用一汽海外渠道于2026年下半年上市。 - 中国一汽电子招标平台显示,红旗品牌G117车型的整车联合开发及平台许可费采购已由零跑中标。2. 资本合作的潜在逻辑: - 备忘录特别提到“探讨深化资本合作的可行性”,以实现全产业链资源协同。 - 行业分析认为,一汽可通过入股快速获取零跑的智能化技术(如中央电子电气架构、CTC电池底盘一体化),而零跑可借助一汽的供应链规模效应降低成本。 三、双方立场的深层解读1. 一汽的战略考量: 新能源转型压力:作为传统央企,一汽自主品牌新能源渗透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024年红旗新能源销量仅占总销量的12%。入股零跑可弥补技术短板。 风险规避:直接否认传闻可能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避免监管问询(如反垄断审查);二是保留后续谈判空间,避免当前股价波动影响合作筹码。2. 零跑的博弈策略: 估值窗口:零跑2025年上半年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净利润0.3亿元),股价较年初上涨78%,此时引入战略投资者可能获得更高溢价。 平衡股东利益:零跑现有大股东包括Stellantis集团(持股约15%),若引入一汽需协调多方利益。曹力的回应或暗示正在评估最优合作方案。 四、行业影响与未来可能性1. 对零跑的潜在价值: - 若合作达成,零跑可获得一汽的: 资金支持:一汽2024年营收超7000亿元,现金流规模远超零跑(2025年上半年自由现金流8.6亿元)。 渠道网络:一汽在国内拥有2000余家经销商,海外布局覆盖东南亚、中东等市场,可助力零跑突破当前“直营+城市展厅”的渠道瓶颈。2. 对行业的示范效应: - 若双方最终达成资本合作,将成为传统车企与新势力“技术授权+资本绑定”模式的典型案例,类似大众入股小鹏、Stellantis投资零跑的路径。 - 这种模式可能加速行业整合,尤其是在智能驾驶、三电技术等核心领域,中小车企通过技术外溢换取资源的趋势将更明显。 五、关键时间节点与观察重点1. 近期动态: - 零跑计划于2025年9月发布与一汽合作的首款车型技术细节,这将是双方协同能力的重要验证。 - 一汽集团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可能披露新能源业务战略调整,需关注是否提及零跑相关合作。2. 长期可能性: - 尽管当前入股传闻被否认,但双方在备忘录中明确的“资本合作”条款仍为未来留下空间。参考大众与小鹏的合作路径,不排除一汽通过子公司或关联基金间接投资的可能性。 - 若零跑后续面临资金压力(如2026年产能扩张需求),或一汽新能源转型进度不及预期,资本合作谈判可能重启。 结论目前,中国一汽入股零跑汽车10%股份的传闻缺乏官方证据支持,一汽已明确否认,零跑则保持开放但谨慎的态度。双方的合作重心仍集中在技术协同层面,首个联合开发车型的落地进展(预计2026年上市)将是观察合作深度的关键指标。投资者需警惕传闻炒作风险,同时关注2025年第四季度可能出现的实质性进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