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多地进入“烧烤”模式,可通过合理安排活动、注意饮食、做好个人防护等措施做好防暑降温,具体如下:合理安排活动:尽量避免在正午至下午3时的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若需出行,可选择清晨或傍晚,并提前关注气温和高温预警。老人、儿童、孕妇、慢性疾病患者及肥胖者是高温中暑的高危人群,应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注意补充水分:高温环境下人体出汗量激增,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建议饮用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避免大量饮用冰水或含糖量过高的饮品,以免造成排汗功能紊乱和电解质失衡。做好个人防护:外出时佩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可选择浅色、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利于散热。还可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防暑药品,以便在出现不适时及时使用。营造凉爽环境:室内可通过空调、风扇等设备降温,同时保持室内通风良好,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内,定时开窗换气。此外,一些城市会开放人防工程、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场所作为纳凉点,可前往这些地方避暑。调整饮食结构:适当增加西瓜、黄瓜、西红柿等水分含量高的蔬菜水果的摄入,有助于补充水分和维生素。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身体负担。还可适量食用一些清热解暑的食物,如绿豆汤、冬瓜汤等。关注身体状况:留意自身身体状况,若出现头晕、头疼、乏力、口渴、大汗等先兆中暑症状,应及时停下正在进行的活动,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及时降温,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对于户外作业人员,用人单位应按照相关规定,合理调整作业时间,如最高气温达40℃以上时,停止室外露天作业。同时提供必要的防暑降温物资,如绿豆汤、矿泉水、防暑药品等,并为员工配备如智能降温背心等防暑装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