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公司押注长期医疗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突围:强化风险管控能力 精准核保定价:利用自身积累的核保大数据及行业数据平台,深度分析客户的健康状况、疾病史、家族病史等信息,精准评估每个客户的风险水平,从而实现差异化定价。对于风险较高的客户,可以适当提高保费或设置一定的承保条件;对于低风险客户,则给予更优惠的价格,以吸引优质客户,优化客户结构。 动态风险监控:对理赔频率、次均医疗费用等关键指标进行实时动态监控与回溯分析。按地区、年龄、性别等因素对客户群体进行细分管理,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变化趋势。例如,若发现某个地区的某种疾病发病率上升,或者某个年龄段的客户理赔频率增加,就需要深入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如调整该地区或该年龄段的费率、加强核保审核等,以降低赔付成本。优化产品与服务 创新产品设计:关注市场需求变化,特别是在DRG/DIP改革背景下,研究客户对于中高端就医环境、创新药械及原研药使用等方面的需求,对产品进行持续迭代更新。例如,开发涵盖特需医疗、国际医疗部保障的产品,满足客户对于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或者推出针对特定疾病或人群的专属医疗险,如癌症医疗险、老年医疗险等,提高产品的针对性和竞争力。同时,通过设置无理赔降免赔额、无理赔加保额上限等条款,增强客户的获得感和忠诚度。 升级服务体验:提供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健康管理服务,包括专家会诊、送药服务、健康体检、慢性病管理、医疗费用垫付等。通过这些服务与客户形成紧密互动,增加客户粘性。此外,优化公司内部业务流程,打通各个环节的痛点堵点,提高整体经营效率,尤其是要提升理赔效率,确保客户能够及时获得赔付,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加强合作与资源整合 与医疗机构合作:与优质的医疗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包括公立医院、私立医院、专科医院等。通过合作,寿险公司可以更好地了解医疗服务的质量和价格水平,为客户提供更准确的医疗资源信息和推荐。同时,也有助于在理赔时进行医疗费用的核查和控制,防止不合理的医疗费用支出。此外,还可以探索与医疗机构开展联合健康管理项目,如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共同管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降低长期医疗费用。 与科技公司合作:借助科技公司的技术力量,提升自身的数字化水平和创新能力。例如,与大数据公司合作,进一步挖掘和分析核保、理赔数据,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与人工智能公司合作,开发智能核保、智能理赔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与互联网公司合作,拓展销售渠道,开展线上营销和客户服务,提升客户的购买体验和便捷性。培养专业人才队伍 加强内部培训:定期组织员工参加专业培训课程,包括保险产品知识、核保理赔技能、健康管理知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同时,鼓励员工参加行业资格考试和认证,如注册保险师、核保师等,提升员工的专业水平和行业认可度。 引进外部人才:从外部引进具有丰富经验的保险专业人才、医疗行业人才、数据分析人才等,充实公司的人才队伍。这些外部人才可以带来新的理念、技术和经验,有助于公司在长期医疗险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例如,引进医疗行业的专家,可以为产品设计、核保理赔等提供专业的医疗建议;引进数据分析人才,可以更好地挖掘和利用数据,为公司的决策提供支持。
|
|